Sunday, April 09, 2006

民用航空志摘录

欧亚航空公司(简称“欧亚”)飞行队伍隶属公司机航组总飞行师室管理,公司筹备期间,先在德国聘任飞行人员7人。民国20年2月4日,“欧亚”又在德国汉莎航空公司(简称“汉莎”)聘任2名飞行驾驶员,5名机械员。“欧亚”的飞行队伍由中国籍和德国籍两部分人员组成,德国籍人员多于中国籍人员。民国24年后,中国籍空勤人员逐渐增加,其中何守荣、林擎岱、林大纲等都有高超的技术。民国30年8月,国民政府交通部宣布终止和“汉莎”签订的合同后,该公司的飞行队伍都为中国籍人员组成。

“欧亚”刚成立时,德籍技术力量比较集中,在飞行人员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等方面,中国籍人员担任正职的可谓寥寥。民国24年起,“欧亚”从同济大学招考一批应届毕业生,经一段时间培训后当机械员,待他们稍有经验后,再选派到德国“汉莎”去学习。他们中学飞行的有何守荣、林擎岱、林大纲、吕钦贤、陈凤歧、荣观兑等。这批人学成回“欧亚”后,都成为飞行队伍中的骨干力量,何守荣、林擎岱还担任过机航组主任。

“欧亚”在德籍人员撤离后,所有遗缺由中国人员担当并无任何影响。根据当时该公司的飞机数量,飞行驾驶员由林擎岱、林大纲、吕钦贤、何守荣、荣观兑等充任。这批飞行人员的技术都很不错,其中如林擎岱,有次从香港飞桂林,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袭击,需在夜间飞行,但桂林机场没有夜航设备,只能临时点燃几堆柴火作为导航目标;此外机上没有副驾驶,又无报务员,只能临时把只会发报的杭效祖拉上飞机充当报务员,他照样完成了这次夜航任务,即可见其驾驶技术和英勇顽强精神的一斑。

当时,“欧亚”能移交给“央航”的飞机,也仅就是逾龄而残旧的 JU52型“欧亚19号”机1架。随后,虽有航委会自民国32年5月至34年8月先后拨借给日制97式机(Jap.97)1架,美制伏尔梯机(Voltee)2架,德制亨格尔机(Heinkel)1架,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A-29型机(A-29 Lockheed)10架。但这些飞机不仅逾龄陈旧,而且都是不能作战的军用飞机及缴获的敌机,并不适用载客运货,经勉为其难地将前存器材尽量以人力改制修理,才算勉强加入航班,但仍屡修屡坏,其中多有飞行1次,需修理1月者。如A-29型机,开始用过一段时间,但因性能不好,经常发生故障,在中国籍飞行人员中技术可算相当不错、并任当时机航组主任的林擎岱,于民国33年11月10日驾该种机型自成都飞抵昆明机场降落时,由于难以驾驶,结果俯冲坠地,人机全毁,机上大小共21人全部遇难,所以后来就很少使用。


http://www.xmatc.com/atcdata/html/44936.html
http://www.xmatc.com/atcdata/html/44889.html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